大学生如何预防误入传销陷阱? [2016-07-12]
根据我国《禁止传销条例》规定,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被发展人员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要想防止误入传销组织,高校毕业生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别总想一夜暴富的神话,这是防止你误入传销最重要的一点。致富还需勤中求索,莫信传销暴富神话。不要被“有钱就是成功”的暴富心态左右你的价值观,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更不会掉下钱。不管谁告诉你可以一夜成为百万富翁都不要相信,哪怕是你最亲近的人包括妻子、孩子、父母。钱是一分一分挣来的,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你要对自己有全面的了解,清楚知道自己的实力究竟有多少?不要以为你比谁都聪明,你有多大本事就挣多大的钱,不要异想天开,钱不是那么好赚的。
(2)保持平常心态。当有朋友告诉你有什么好工作,特别是告诉你某项工作可以使你挣到大钱,可以使你生活发生巨变成为人上人,这些肯定都是虚假的。不要被传销人员一说到暴富就欣喜若狂,不知所以。如果有这样的美事,他自己还不偷着干,为什么还要告诉你?天上也不会掉下来这么美的事情。平时要注意学习《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规定,如果你觉得你自己就要陷入到传销当中去时,要从网上多看一下这方面的规定,掌握识别传销的基本知识,树立勤劳致富、传销违法、拒绝传销防范意识。
(3)冷静对待,综合分析。事实上,传销中能挣到钱的是极少金字塔顶尖上的人,传销组织中其他的人想挣到钱那是比登天还难,因为本身传销金字塔顶尖上的人是在利用传销诈骗你的钱,你还想赚到骗子的财钱谈何容易。传销既然在我国是违法的,说明传销是用非法的手段在诈骗、集资或者聚会,其实传销是用最大的谎言来骗取真诚。一旦你陷入了传销,不但会损了你的前程,还会造成你财产的巨大损失,甚至会使你家破人亡,会使你痛恨终生。如果你被骗到外地,发现情况不对时,一定要机智、冷静应对,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设法脱离,如果发现该组织从事传销活动的证据后,应设法与当地公安、工商机关取得联系,及时举报。
(4)增强自身对传销的抵抗力。当你听到有人跟你说如下话时,就要引起你格外的注意,“一个人从贫光蛋到百万富翁,最慢需要一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如何辨别虚假就业信息? [2016-07-12]
一般来说虚假信息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需求岗位多,招聘条件要求低,待遇栏中除基本工资外有提成项和奖金;(2)不留公司地址或地址模糊,所提供网站无法打开;(3)与公司联系后,即要求前往面试或试用;(4)应聘时需要交纳一定的报名费或者培训费的;(5)要求完成一项技术性工作后再考虑是否录用。这些信息需要大学生提高警惕,认真辨别真假。
为避免受虚假信息影响,还应该了解收集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渠道要合理,畅通,才有可能找到合适工作。
高校毕业生如何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 [2016-07-12]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位后(无论是带户口就业或不带户口就业),为保护毕业生本人的利益,均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采用当地劳动局印制的规范的合同文本,在具体合同条款上,毕业生应对有关工资待遇、劳动时间、劳动保护、工作岗位、违约责任及试用期、见习期等的规定特别关注。在最后签订合同时,合同需由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部门加盖鉴证章。毕业生须自己保留一份合同。当遇到劳动纠纷时,可凭合同提请劳动仲裁。
目前国家对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和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费率是如何规定的? [2016-07-12]
(1)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费率。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258号)规定,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费率,分别是原则上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6%左右和2%;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规定实行行业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有关费率确定按照国家相应规定执行;用人单位缴纳生育保险费的费率按照《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4〕504号)规定执行,由统筹地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但不得超过用人单位工资总额的1%。职工本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费率,分别为本人工资的8%、2%和1%。
(2)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费率。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费率为20%,其中8%计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费率,按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地区可以参照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建立统筹基金的缴费水平确定。
(3)城镇居民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采取定额方式缴纳社会保险费。
用人单位应该履行哪些社会保险义务?享有哪些社会保险权利? [2016-07-12]
(1)社会保险义务:一是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义务;二是申报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三是代扣代缴职工社会保险的义务;四是向职工告知缴纳社会保险费明细的义务。
(2)社会保险权利:一是有权免费查询、核对其缴费记录;二是有权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三是可以参加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对社会保险工作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实施社会监督;四是对侵害自身权益和不依法办理社会保险事务的行为,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此外,还有权对违反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举报、投诉。
什么是社会保险?我国建立了哪些社会保险制度? [2016-07-11]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按照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参保者在遭遇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风险情况下提供物质帮助(包括现金补贴和服务),使其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免除或减少经济损失的制度安排。
社会保险法第二条规定,我国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